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于1958年在北京開始籌建,是我國目前唯一從事電氣科學研究的國立科研機構,是中國科學院特色研究所中唯一的能源領域類研究所。主要從事電氣工程學科與生物、物理、材料、納米、信息等前沿交叉領域研究。電工研究所一直承擔著國家能源與電氣領域的戰略高技術發展及電氣科學基礎與前沿交叉的任務,確定了可再生能源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變化,電力設備新技術,未來電網科學技術,極端電磁環境科學技術,現代應用超導技術,生物電工,生物醫學工程,微納加工技術等研究領域。爲進一步實現我所戰略目標,擬招聘博士後若幹,歡迎有志投身于電氣工程科學研究事業的人才加入到我們隊伍中來。
一、招收條件:已取得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等條件符合博管會相關要求。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導師(請閱附件“2018年博士後招收目錄”)
三、入站程序
1、中國博士後網站上填報申請;
2、招收面試,身體檢查;
3、網上審批後,攜帶站材料到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理入站批件;
4、持全國博管會通知辦理入站手續。
四、申請入站答辩应提交的材料
1、博士學位證複印件或答辯通過證明;
2、國外取得博士學位的留學人員應提交我國駐外使(領)館出具的留學證明;
3、已發表論文及科研成果的清單和有代表性的論文全文;
4、現實表現證明材料等。
五、待遇
1、提供居住條件;
2、在站期間福利待遇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申請我所崗位後可享受同崗位人員的崗位津貼。
六、聯系方法
Email:rczp@mail.iee.ac.cn 網址:www.iee.ac.cn 聯系人:王老師
注:應聘電子簡曆請在電子郵件標題處寫明:博士後、導師姓名、學校、專業名稱及姓名,以便查看。電子簡曆以附件形式發送,附件請與郵件標題同名。(例:博士後+肖立業+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力電子及電力傳動+姓名)
电工所2019年博士後招聘目錄
序號 | 合作導師 | 進站工作內容 | 應具備的專業背景 | 接收人數 |
1 | 李耀華 | 高性能牽引變流器 | 電氣工程 | 1 |
2 | 肖立業 | 智能電力設備 | 電氣工程 | 1 |
3 | 肖立業 | 超導體電磁性能研究 | 超導物理或電磁場計算 | 1 |
4 | 肖立業 | 新型導電材料 | 金屬材料 | 2 |
5 | 張國民 | 超導電工技術 | 電氣工程或超导物理 | 1 |
6 | 許洪華 | 可再生能源系統控制與裝備技術 | 電力電子、電力系統 | 1 |
7 | 彭愛武 | 新型海洋能利用技術 | 水力工程,海洋工程 | 1 |
8 | 彭愛武 | 空間電源技術 | 气体动力学,電氣工程 | 1 |
9 | 阮琳 | 電動汽車熱管理系統/余熱發電 | 熱能工程 | 1 |
10 | 溫旭輝 | 高速電機和高頻變流器熱管理技術研究; 高速電機轉子動力學研究 | 1、熱能動力工程、工程熱物理專業背景; 2、具備傳熱學、流體力學專業知識; 3、負責電機及變流器熱管理技術研究(主要職責)、機械結構分析及三維制圖(次要職責)。 | 1 |
11 | 溫旭輝 | 電機系統智能控制 | 電力電子、自動控制等 | 1 |
12 | 許海平 | 電力電子系統技術 | 1、電力電子專業; 2、熟悉電力電子拓撲結構,主電路設計; 3、熟悉DSP控制系統軟硬件設計 | 1 |
13 | 許海平 | 永磁電機設計與控制 | 1、電機與控制專業; 2、熟悉永磁電機設計; 3、熟悉永磁同步電機控制。 | 1 |
14 | 袁偉群 | 多物理場耦合計算 | 電磁場/工程熱/爆炸力學 | 2 |
15 | 袁偉群 | 非線性系統自動控制 | 自動控制 | 1 |
16 | 邵濤 | 等離子體能源、催化、化工技術應用、材料表面處理 | 化學工程、催化、儲能材料、材料化學、無機材料 | 2 |
17 | 邵濤 | 等離子體測量、診斷、數值模擬 | 等离子体物理、物理电子、電氣工程 | 2 |
18 | 严 萍 | 高電壓絕緣及放電機理 | 高電壓與絕緣 | 1 |
19 | 严 萍 | 大電流放電 | 電氣工程 | 1 |
20 | 孫鹞鴻 | 特種電源 | 電氣工程 | 1 |
21 | 孫鹞鴻 | 大電流放電及应用 | 電氣工程 | 1 |
22 | 馬衍偉 | 高性能超導線帶材制備和性能研究 | 材料加工、材料學、凝聚態物理 | 2 |
23 | 馬衍偉 | 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 有電化學相關專業背景的優先 | 1 |
24 | 宋濤 | 磁性納米顆粒的應用 | 物理化学、電氣工程或分子生物学等 | 1 |
25 | 劉國強 | 電磁場数值分析 | 電磁學專業或相關專業 | 1 |
26 | 劉國強 | 生物醫學磁聲成像 |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超声专业、電磁學專業或相關專業 | 1 |
27 | 劉國強 | 生物醫學圖像處理 | 圖像處理相關專業 | 1 |
28 | 劉國強 | 電法測井或電磁勘探方法與儀器 | 電法測井、電磁勘探專業 | 1 |
29 | 劉國強 | 電磁應用技術 | 電氣工程 | 1 |
30 | 韋統振 | 電力系統電力電子裝備研究 | 電力系統自動化或電力電子 | 1 |
31 | 裴玮 |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電網輔助運行調度、市場博弈、狀態估計和預測等領域研究 | 電力系統自動化或者計算機 | 1 |
32 | 王麗芳 | 無線充電、電源設計、電力電子變換技術 | 具備工作內容相關的專業基礎和科研經曆 | 2 |
33 | 王麗芳 | 智能汽車 | 具備工作內容相關的專業基礎和科研經曆 | 1 |
34 | 王麗芳 | 锂離子動力電池性能評估 | 具備工作內容相關的專業基礎和科研經曆 | 1 |
35 | 韓立 | 精密機械設計及仿真 | 精密機械設計 | 1 |
36 | 韓立 | 圖像處理 | 軟件工程/自動化 | 1 |
37 | 韓立 | 電子束技術 | 材料、冶金、焊接等 | 1 |
38 | 韓立 | 精密光學 | 光學設計、光傳感、光電子學等 | 1 |
39 | 張國強 | 光譜學與分析化學及高電壓技術的學科交叉研究 | 光學工程;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 2 |
40 | 王秋良 | 超導磁共振醫學影像設備 | 超導物理、電力電子、磁共振專業等 | 1 |
41 | 王秋良 | 超導磁體低溫系統研制 | 低溫工程、機械、熱工等 | 1 |
42 | 王秋良 | 電磁推進技術及裝置 | 電力電子、電機及控制等 | 1 |
43 | 趙峰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1、電力電子、電機與電器、電機與控制等專業; 2、熟悉電力電子拓撲結構,主電路設計; 3、熟悉DSP控制系統軟硬件設計; 4、熟悉永磁同步電機控制。 | 2 |
44 | 葛瓊璇 | 新型電磁驅動系統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1 |
45 | 葛瓊璇 | 電力電子系統電磁兼容、可靠性研究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1 |
46 | 史黎明 | 特種電機設計計算、驅動控制 | 電機電器、電機驅動控制 | 1 |
47 | 史黎明 | 高效電磁耦合機構電磁計算、設計 | 电机电器、電磁場 | 1 |
48 | 李子欣 | 電網及電機驅動用功率變換器研究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1 |
49 | 李子欣 | 電磁及機電能量轉換系統研究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电磁学 | 1 |